
逃生
作者:吳俞萱
出版社:獨立出版
出版年:2018年
語言:中英對照
頁數:88
【書籍簡介】
《逃生》是吳俞萱的第5本書。獻給那個帶她入海的孩子,川。
孕育川的最初,俞萱的身體像數字5,她無法確定,孕育一個孩子是凸起肚子,還是一種向內塌陷?慢慢她才發現,在水裡降生的孩子帶領了逃離生命的她,重新逃向生命。
《逃生》是俞萱的為母札記,記錄她在家中溫柔生產的過程,以及透過孩子重新認識天地與愛的重生之旅。
【作者之言】
下一波陣痛來臨之前,我蹲進浴缸,收起十七個小時的虛弱和挫折,接受自己無所依憑。這一波陣痛之後,他滑落水中,嘹亮地哭。放他在我赤裸的肚腹爬行。他撐起自己,爬向我的乳房。一含住乳頭,就大力吸吮。什麼都沒有,他就會活著。此後我在他的眼睛裡游泳,沿著一塊一塊詞語的石頭,游回漣漪的波心,才看見生命的流域還在蜿蜒變形。一如他的名字「川」,他淹沒了所有的字。我能想起的每一個字,充滿了他的回聲和眼神。
【作品選錄】
〈逃生〉
10、9、8、7、6、5、4、3、2、1──他醒來,我就升空。飄浮在沒有回聲也沒有重力的外太空。當他沉沉睡去,我收起乳房,拖著癱軟的皮囊去廁所。坐在馬桶上,望著地板磁磚上的水灘,想自己蒸發,不比它慢。輕聲把愛人叫來。你看,水上有光在動。那是我本來的人生。10、9、8、7、6、5──他醒來,愛人走向他。我沖水,拿起肥皂,直到細沫吞滅每一指節紋路。轉開水龍頭,望著泡沫繞圓形的排水孔打轉,碎進管線,流進髒污裡去。蒸散之前,我逃去掃地,逃去煮飯,逃去洗衣,逃進那些無法擊碎我的物事。10、9、8、7──他醒來就哭。愛人溫柔地哄。我在門外,聽他靜下。我開門,躺好。來,別讓他餓,我願意為了你照顧他。承受乳頭流血、脹奶如石、頸背刺痛、沒日沒夜失眠、無法懂得和溝通的挫折。我和他面對面側躺,像在擁抱。他大口吸吮,我靜止如臨淵,不自覺唱起David Bowie的Space Oddity,深吸一口氣:10、9、8、7、6、5、4、3、2、1──為自己倒數,為自己送行──穿越十萬哩,在世界的上方飄浮。地球是藍色的,而我什麼也做不了。黯黑之際,默默接收他吸吮時的喘息、吞嚥奶水的聲響;一個小時過後他吐出乳頭酣然睡去,嘴角溢出他含留的一口奶;忽然驚醒,雙手揮舞……,他在哪裡漫遊,醒來以後也沒有停止?或許,真正孤絕的太空人是他,不是我。他不為誰也不為自己,僅僅順著要吃要睡要排泄的生理循環,純粹活著。飄浮而無意呼救,逃生於他不是逃向生命,也並非逃離。這個詞被他拋下,像所有詞語一樣,失去回聲和重力。我想親近他。是時候離開太空艙了,如果我夠勇敢。
【評論與迴響】
「《逃生》是吳俞萱第五本詩集,也有日記的性質,是溫柔的河床,記錄新生兒『川』的到來,與愛人生活的都蘭海岸,新書發表辦在『加母子灣』。加母子在阿美語原意是『抓取、獲得』,書中文字、照片也像嬰兒最簡單的動作,不天馬行空,不天花亂墜。」
「從文學金字塔走下來,但又不直接步入群眾激情範疇裡,吳俞萱依舊保有清晰自我地凝望著世界,一個廣袤、無法命名的世界。而這樣一名在生活中無所畏懼地行路,走下黑暗的樓梯,到極深處,去目擊更多無法簡單言說之事,且盡情在語言、日常的各種可能嘗試實踐詩,每本書都猶若刻下自身完整故事的詩人,縱然罕少寫詩歌,亦無損詩性半分,反倒愈發見曉其從陰影中挖掘神聖的獨異能質吧。」
――沈眠〈走下黑暗的樓梯——閱讀吳俞萱《逃生》與《忘形——聖塔菲駐村碎筆》〉
【展演紀錄】
《逃生》的新書發表會,在台東加母子灣。那是吳俞萱和愛人移居都蘭那一年,時常滾動的海。此刻,她帶著川,重回那一片海。浪打來的時候,唸幾行字。浪退的時候,專心地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