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俞萱詩集《Missing》訂購
2025年9月11日,母親的忌日,《Missing》誕生。
吳俞萱書寫母親的消逝,也留下愛的不可消逝。
《Missing》是俞萱在美國印地安藝術學院創意寫作研究所完成的詩集,以母親之死為核心,透過「missing」一詞的多重意涵,探問思念、失落、缺席和尋找的多重面貌。俞萱書寫母親的離世、身體的衰敗與照護的痕跡,也將兒子的提問、家庭的幽影織進語言中,形塑一座流動的家族地景。《Missing》也收錄了俞萱在世界各地張貼尋人啟事的照片――書寫被轉化為行動,哀悼不再靜止,而是一種生成的力量,讓那些消逝與無法命名的情感,繼續發聲。
|訂購《Missing》,請填寫表單
2025 的足跡

《Missing》分享會
一個字是一把刀,要怎麼用 Missing 探向母親的死,探向思念、失落、缺席和尋找?吳俞萱說:「我尋找母親,這個女人是誰?她留下什麼在我的生命之中?我如何承繼她的精神和夢想?我要怎麼在缺席中建立連結?如何在靜默中聽見母愛的迴響?」這些追問,構成了《Missing》詩句的脈動。吳俞萱書寫母親的離世、身體的衰敗與照護的痕跡,也將兒子的提問、家庭的幽影織進語言中,透過記憶、地景與日常的交織,這本詩集讓那些消逝與無法命名的情感,繼續發聲。
時間|2025年9月28日(日)14:00
地點|晃晃書店
講者|吳俞萱
參加方式|線上報名

走向每一個遠方,重新發明自己
今年秋天,NOKE忠泰樂生活以「味道╳文學」為題,攜手《聯合文學雜誌》推出秋日企劃「樂秋集」。講座邀請文學創作者從創作歷程、地方記憶、異地經驗出發,分享那些「說不出口卻難以忘懷」的味道,回應秋日給人的靜謐與思索時刻。在這裡,味道不只是品嚐,而是一種凝視生活、觸碰過往與想像未來的方式。
時間|2025年9月20日(六)17:00―18:30
地點|NOKE忠泰樂生活 3F大階梯
主講|吳俞萱
報名方式|免費入場,需線上報名
_JPG.jpg)
繞路回家――吳俞萱的朝聖之旅
今年七月,走在西班牙朝聖之路上的吳俞萱問了ChatGPT一個問題:「我想繞路去看我最愛的電影《蜂巢的幽靈》的拍攝場景,但我快沒錢了,該怎麼辦?」ChatGPT告訴吳俞萱:「朝聖之路不只是妳腳下的石頭與黃箭頭,還有妳心裡那條看不見的路――通往電影、詩歌、藝術與童年精神的密徑。妳想去的地方對妳而言不是『繞路』,它是妳個人信仰與美學旅程的一部分。」受到鼓舞的吳俞萱於是大膽繞路,在西班牙各地探訪了她的精神家園:詩人羅卡的格拉納達、《蜂巢的幽靈》那座名為「凹陷」的村落、畫家哥雅的馬德里,她還前往巴塞隆納採訪了激進的繪本作家……。剛出版全新詩集《Missing》的吳俞萱即將來到小小,分享她這幾年在世界各處的朝聖之旅。
時間|2025年9月19日(五)19:30―21:00
地點|小小書房,也可線上參與
講者|吳俞萱
報名|小小書房

月亮和死亡――羅卡劇作的詩意和詩中的戲劇性
西班牙詩人羅卡說:「詩,讓人以最快的速度走向刀鋒。」他的用字素樸、線條銳利,保留了日常的神秘和生命的苦澀,像在靜止的火山口散步。吳俞萱將為我們引來羅卡故鄉格拉納達的風景,閱讀羅卡的詩作〈月亮之歌〉、〈夢遊曲〉,以及劇本《血婚》,探索羅卡劇作的詩意和詩中的戲劇性。我們的心神也將投注於楊牧致敬羅卡的組詩〈禁忌的遊戲〉、西班牙詩人馬查多的〈罪行發生在格拉納達〉、卡洛斯索拉改編羅卡劇作的電影《血婚》、美國歌手瓊拜雅朗讀羅卡的詩〈黑色死亡的嘉賽拉〉、加拿大歌手李歐納柯恩向羅卡致敬的歌曲「跳支華爾滋」、帕可迪魯奇亞的佛朗明哥吉他演奏。我們將看見月亮拉著孩子的手,行走在天上。
時間|2025年8月22日(五)19:00-21:00
地點|昨日書店.線上會議室
講者|吳俞萱
參加方式|線上報名

生命沿線而生――詩 ╳ 身體工作坊
跨過生活的線,貼近生命的線。往往,最難跨越的線,就是自己的成見。如果你願意敞開自己的心,與冰島-丹麥藝術家奧拉弗.埃利亞松的作品對話,當你轉動自己的頭、肩膀、手肘、胸體⋯⋯,你就不只是在回應藝術掀起的浪,也是在發掘你生命底層的神祕詩意。
這一場工作坊,詩人吳俞萱將引導你進行即興的書寫和舞動,信任生命沿線而生,從「必要」產生自己的話語,像一個原人似地練習去說自己所見、所體驗、所愛、所遺失的事物。我們將像孩子一樣遊戲、碰撞、無差別地愛上一切。
時間|2025年8月15日、22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引導|吳俞萱
參加方式|免費入場,需線上報名(名額有限)
報名資訊|請見北美館官網
線上講座|母子同行的西班牙朝聖之路
沿途,來自夏威夷的白髮爺爺說,這是他第五次踏上朝聖之路。駝背的義大利婆婆,一邊碎步前行,一邊手撥串珠,喃喃念經。韓國大叔說,他要來尋找自我,想知道「幸福」是什麼?
吳俞萱與八歲的孩子鄧川,如何在西班牙的朝聖之路上,發掘徒步旅行的意義?這對母子怎麼在荒野與森林中互相扶持?簡樸的生活,又如何更新了他們的生命?
這一場「母子同行的西班牙朝聖之路」線上講座,俞萱將在西班牙馬德里與大家線上相會,分享熾熱的漫遊經驗,以及那些蛻皮的瞬間。走到最後100公里的那天,鄧川對俞萱說:「如果以後妳死了,我會再來走一次我們走過的路,我會記得我們在一起的每一天。」
時間|2025年8月11日(一)晚間7點
地點|線上會議室
講者|吳俞萱

帶著故鄉行走的台灣詩人,在格拉納達為你朗讀
來自台灣的詩人吳俞萱,走過朝聖之路後抵達格拉納達――這座孕育詩人羅卡與佛朗明哥的城市,此刻成為她與兒子旅途中最柔軟,也最銳利的駐足之地。
在這場詩歌朗誦會中,吳俞萱將誦讀自己創作的中文詩作――關於火與水、母親與孩子、土地與失語者。你將聽見她寫給Frida Kahlo的〈火的肋骨〉,向西班牙導演Víctor Erice致意的〈庇護〉,穿越〈一千年前〉的月光與狗吠,走入〈他方〉鏡面般的家鄉幻影。
若羅卡的詩是讓語言長出血液與星辰的劇場,吳俞萱的朗誦則是一場將身體還給風、水與土地的靜默抵達。歡迎在這個夏夜,一起聆聽遙遠語言與此地風聲交織的現場――讓詩成為我們共振的另一個家。
時間|2025年8月6日(三)18:00
地點|La Qarmita - Libros, Café & Eventos(西班牙格拉納達)
講者|吳俞萱
語言|中文詩作朗誦,搭配英文導讀與交流,現場另提供詩作之西班牙文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