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0.jpg
暮落焚田

作者:吳俞萱

出版社:斑馬線文庫

出版年:2022年

語言:繁體中文

頁數:156

國際書號:978-626-95412-4-9

【書籍簡介】

 

神話,是現世之下的伏流。

 

2020年到2022年,吳俞萱在秀姑巒溪畔的阿美族部落學習吟唱、翻土、播種、釀酒、醃肉、採集野菜、編織頭飾、傳統的走喪習俗、點酒祭告神靈的儀式。每到野地拓荒,一定先升火。織羅部落的Oduy說:「要起火,要有煙,祖靈才會接到我們的訊息。用完除草機,還要放好,不能隨便丟在地上,不然以後它就不幫我們工作了。要尊敬我們的工具!」

 

為什麼阿美族相信所有事物的身上都有神性?阿美族的神話傳說在地景和族人身上留下什麼痕跡?阿美族此刻的生活又創造了什麼新的神話?帶著這些疑問,吳俞萱一邊閱讀阿美族的故事,一邊走訪阿美族的發祥地豐濱八里灣、發光的女孩遇見海神之子的知本溪出海口、族人唱錯禱詞而化為舞鶴台地上的兩根巨石、神鳥的六滴眼淚化成的太巴塱湧泉、鯨魚解救一名捕魚獵手從女人島回到的奇美、為了染黑牙齒而在部落遍植七里香的烏石鼻、清軍設下鴻門宴而大舉屠殺阿美族的大港口、馬躍比吼返回故鄉織羅部落創辦的一間「全阿美語」幼兒園……

 

這一本攝影詩集《暮落焚田》的二十個章節呈現吳俞萱探訪的二十個阿美族部落。每章的結構由一則當地的神話或地名傳說作為起點,接著是她被那個部落擊中的心動瞬間拍下的數張照片,而後是她掉進故事的角色命運或她的存在經驗被神話呼喚出來時所寫下的詩作,渴望將伏流引向地表――人與萬物之間的那一份親密感,是信任自然那裡有你的路,你這裡也有自然的路。

 

​​​​​​​【作者之言】

 

我的孩子即將出生的某個清晨,我夢見「暮落焚田」這幾個字。

 

想像光線褪落,有人踏進濕冷的大地,開始焚火。無論他的動作多麼緩慢笨拙,遠遠看去都已拖延了黃昏。甚至他燃起的光焰,比黃昏還野。即使無人看見。

 

這是我要的人生。而地底湧上來的一切,我願貼著祂們起落。

 

【詩作選錄】

 

 

 

 

 

 

〈相守〉

我要一直認得你

當你說出「壯闊」這兩個字

不小心推落太多石頭

 

我在崩壁的下緣

辨識你

感情的痕跡

 

撿起一顆石頭

感覺你走遠

撿起第七百三十六顆石頭

感覺你不再記得

來過這裡

 

終於可以放心

砌一座微小而蒼白的石頭屋

不用奢求你進門

 

現在

我的手是空的

準備接在冬天後頭

起火,燒柴

把這個家變暖

 

本詩亦收錄在藝術和文學雜誌Inverted Syntax,2022年出版

 

 

【評論與迴響】

 

「讀吳俞萱的詩總是感覺到野生,那種拒絕任何馴服、試圖闖越更多邊界的壯闊企圖,恍若保持移動的猛獸,她始終不曾停止學習,學習編織水,學習編織火,學習編織萬物,正如勒瑰恩所言的,詩是吳俞萱所有的叢林,所有的荒野,甚至是所有的文明和所有的當代,彷若她活在時間的中間,彷若她位在自己的光裡,在場目擊吳俞萱在《暮落焚田》後記自言的『所有事物的身上都有神性』。」

 

――沈眠〈當詩歌回到神話裡〉

 

bottom of page